董其昌艺术大展:探索新时代文博事业创新之路
董其昌作为晚明松江派著名书画家、书画理论家、鉴赏家,在中国书画史上是极具影响力的人物,留下的大量作品被广泛收藏于国内外多个博物馆,然而以董其昌为主角的展览却并不多见。上海博物馆(以下简称上博)作为董其昌作品及其相关文物的重要收藏机构,荟萃各大博物馆董氏相关作品共同展出是其一直以来的夙愿。
2018年岁末,散落各地的“董其昌们”终于得以重返故里,为观众带来一场全景式呈现董其昌艺术人生的研究型大展——“丹青宝筏:董其昌书画艺术大展”。作为中国大陆举办的首次董其昌书画大展,该展览承载了无数观众的期望与等待,在为期三个月的展期内,吸引了近60万人次慕名参观,截至2019年3月7日,关于展览的报道有1379篇,参与报道媒体数量达387家,社会反响热烈。
据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介绍,此次展览是以上博专家多年来对董其昌及其所处时代,以及对相关艺术史发展脉络的梳理与研究为基础的,可以说是一个“研究型展览”。展览分为三部分,呈现出艺术性、经典性与学术性的统一:第一单元“以古为师——董其昌和他的时代”,旨在探讨董其昌所置身的时代土壤,体现对其两大艺术来源的研究与梳理;第二单元“宇宙在手——董其昌的艺术成就和超越”,以董氏创作时间为序,全面展示董氏艺术成就,还原其艰辛的艺术探索历程;第三单元“一代宗师——董其昌的艺术影响和作品辨伪”,不仅包括受董其昌影响的主要画派、画家之作,还将文物库房中的鉴定现场搬至展厅。
展厅内景
本次展览凝结了上博几代学人的研究成果,不仅填补了大陆地区董其昌展览的空白,而且实现了多个领域的创新突破:首次古代书画类全球总动员式策展,首次将书画真伪鉴定的经典案例还原至展厅,首次建立董其昌数字人文专题配合展览。
上海博物馆团队为本次大展精心筹备数年之久,进行古代书画类“全球总动员”式的策展方式,以本馆馆藏为主,并得到了包括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博物馆、波士顿美术馆、史密森学会赛克勒美术馆、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大阪市立美术馆、东京台东区立书道博物馆与故宫博物院、辽宁省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天津博物馆、吉林省博物院、安徽博物院在内的海内外15家重要收藏机构商借藏品的支持,其中不乏“镇馆之宝”。此次展览荟萃了董其昌及其相关的艺术上重要人物的众多作品,共展出文物154件组,其中珍贵文物达80件组,借展文物43件组。
董其昌传世作品的真伪辨析是有关于董其昌的研究中绕不开的难点。此次展览直面真伪问题,不回避对一些传世名品的真伪公案的呈现,是展览的一大亮点。上博书画研究部主任凌利中坦言,虽然观众可能会过多地关注文物的真伪,然而对于策展而言,作品真假并不重要,它们都是藏品的一部分,主要是想通过展览这个平台表现博物馆不回避历史问题的科学客观态度,引导观众,不管是业界人士还是普罗大众,通过各自的角度来理解董其昌及其所代表的文化。
董其昌相关作品真伪对比鉴定
由于长期以来董其昌传世作品流散全球各地,为学术研究和个人观赏带来诸多不便。此次上博建立的“董其昌数字人文”专题则打破了藏品基础数据与学术研究之间的壁垒,提供了董其昌作品全目录展示。在2018福州博博会上,该专题展示也成为了现场焦点。
此次大展借展的文物中不乏各馆馆藏珍品,许多极少对外进行商借,借出这些藏品进行展览需要面对运输、安保、陈展等方面的巨大考验。据上博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董其昌作品大展能够顺利推进,主要归功于上博策展团队长期以来与各借展单位通力合作打下的良好信誉基础和上博对于展陈标准的严格恪守。
此次参与借展的机构中,上博与美国、日本的多家博物馆曾有过多次成功合作,建立了相互信任的借展关系;即使是第一次合作,也凭借上博几十年来在国际博物馆界积累起来的知名度,开启了良好的合作局面。国内以故宫博物院为首的六家博物馆都与上博有业务与学术的频繁往来,积累了丰富的人脉资源。同时,上海博物馆有着一支国际化的展览协调队伍,能够得体地商谈借展事宜,促进了借展合作的顺利进行。
向国际博物馆借展,必须通过严格的环境设施和展陈方式评估,而书画又属于比较敏感和脆弱的古代文物,对展陈环境的要求更为严苛。上海博物馆本身具有国际一流标准的展陈环境和设施,凭借几十年与国外博物馆的合作经验,已经建立了一支符合国际化标准的陈列设计及环境监控队伍。展览使用了配备六重净化过滤系统的恒温恒湿精密空调,通过上博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监测平台,实现环境数据的实时采集和定时检测。展览的安防、消防系统,均符合文物博物馆系统一级风险单位相应要求,严格保证了展出文物的安全。
对于这一场诚意打造的艺术盛宴,合作策展的各大博物馆也是赞不绝口。东京国立博物馆企划部部长富田淳称赞道:“此次展览让我看到了由新的研究成果支撑起的一个全新的董其昌展,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后人努力超越的对象。”
此次大展社会反响热烈,观众好评率颇高,并不仅仅源于策展团队的倾力付出,也离不开上博各部门的协力配合,从学术研究、社会教育、文创开发、媒体宣传等各方面一同丰富与延伸展览的内容,实现展览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在学术研究方面,本次展览期间,上博协同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举办了“丹青宝筏:董其昌书画艺术国际研讨会”,邀请海内外91位学者出席,与会人数超300人,是目前规模和影响力最大的董其昌学术研讨会。研讨会共收到专业论文55篇,从“董其昌的艺术成就与画史意义”“董其昌书画作品的鉴定问题”“董其昌及其交游”“董其昌的书法艺术”“董其昌绘画的艺术特色与鉴藏”及“董其昌的艺术影响”六个方面,全面地探讨这位承上启下一代宗师的艺术成就与意义。
董其昌书画艺术国际研讨会现场
为了提升观众的观展体验,展览期间上博在展厅内配备了专业讲解队伍,并印发免费特展教育小册子7万册,同时制作了微信语音及图文导览,多方位满足观众的讲解需要。
为了延伸展览内涵,上博还配合举行了多元化的社教活动,包括不同主题的配套特展讲座10场和古乐演奏7场,反响热烈。另外上博为了配合展览打造文化品牌,于2月22日、3月1日举办了“博物馆奇妙夜”夜场活动,将专家讲座、珂罗版复制技艺揭秘、书画展厅讲解和手工体验相结合,为公众阐述了明代书画家董其昌及其对后世的影响。而在3月10日展览闭幕当天,上博举行了“董其昌和他的江南”专场活动,开通现场直播平台,邀请文化艺术界知名人士共同对话,与公众分享各自对中国古代书画、对董其昌书画造诣的理解。活动又辅以上海民族乐团的江南丝竹民乐演奏以及珂罗版书画复制印刷体验,三者有机结合,让公众在展览闭幕之际,能够对董其昌的艺术人生形成全方位了解。
“博物馆奇妙夜”珂罗版复制印刷体验
作为“博物馆最后一间展厅”,上博文创中心配合董其昌艺术大展,也为观众们带来了匠心艺术的文创盛宴,共制作推出了50余种、160余款文创产品。产品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展出的代表性文物《宝华山庄图卷》、《秋兴八景图册》、《五经一论》等作品,以及董其昌的印鉴和签名。其实早在展览策划之初,上博文创就介入其中进行取材,并邀请策展人凌利中为文创团队讲授展览脉络和董氏作品风格、精华,推荐可供开发的展品。而在具体研发过程中,研究人员也与文创团队紧密合作,对产品说明文字等进行专业把控。
同时,为了找准文创产品的市场定位,上博文创团队首先制定研发规划,根据历年书画类文创产品的销售情况和此次展览参观人群的分析,了解专业观众和普通观众的消费偏好,确立产品研发的种类、方向和经济效益的预期目标。在开发过程中,文创团队特意走访董其昌的故乡上海松江区进行调研,了解展览背后的历史、人文及地域文化特色。
此次推出的文创产品分成玄赏、画禅、烟云供养、文士天下四个系列,集合匠心与艺术,让展柜中不可触及的文物以一种更加亲民的方式走进我们的生活。比如特色产品“玄赏”米糕和“山水绿豆糕”,是在传统松江米糕制作上,融合山水画元素加以改良,提供视觉与味觉的双重享受。而此次推出的文创产品中最独特的是运用上海市级“非遗”项目——珂罗版书画复制工艺再现董其昌“秋兴八景图册”,限定发售100套,实现了传统技艺与市场营销的有机融合。
“玄赏”米糕
珂罗版复制《秋兴八景图册》
此次特展配套的四大主题文创,在突显董氏作品中的山水意境、文人情怀和江南(上海)特色的同时,有针对性地满足了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的多层次文化需求,因此一经推出便广受赞誉,展览期间销售额累计超过1300万元。
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的重磅展览,董其昌书画艺术大展本身“自带流量加成”,但馆方对于展览的宣传工作依然毫不懈怠:自展览公布时起,上博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相关推送十余次,对展览内容、社教活动、文创产品等多方面进行宣传介绍与线上互动,其中两条阅读量超过10万次;官网微博共发布信息50余条,累计阅读量近400万次,其中单条微博最大阅读量达52万次。
展览期间,不少海内外观众为了一睹董氏艺术的风采专程“打飞的”前来上博观展;而与以往其他特展有所不同的是,观众在本展1150平方米的展厅内往往驻足流连于心仪的作品前,观之摩之,品之论之,平均逗留时间超过2个小时,为此,上博在严格遵守限流措施的同时,在展厅内的“高热”区域加设排队隔离栏,组织现场安保人员与志愿者进行队伍疏导,尽最大可能为更多的观展者提供更好的参观体验。
编者按:
本次董其昌书画艺术大展,是将上博多年来围绕董其昌的深入研究成果,通过展览的形式加以转化和呈现,因此这次展览可以称作是一次“研究型展览”。
然而展览对学术性的强调并不意味着与普通观众的疏离,在这个过程中,上博不断思考如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将对传统文化的宣传普及以更轻柔和自然的方式送到观众身边。可以看到,多样化的阐释方式、丰富的配套活动与别出心裁的文创产品,就是上博交出的答卷,有效地使文物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得以缩短;亦很好地体现了上海这一国际都市对传承并弘扬传统江南文化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
同时,上博为精心打造此次展览付出了涉及多个业务领域的大量努力,使其成为了新时代全球博物馆彼此之间的充分信任和资源共享、博物馆内各部门之间围绕展览核心通力合作的典范,为新时代文博事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值得借鉴的案例。
图片来源:上海博物馆
资料来源:上海博物馆
作者:Naranja
编辑:Naranja#
往期精彩回顾
“深耕细作”20载,广州博物馆如何利用特色馆藏塑造品牌形象
书讯|书卷似微风,读书是夏季最好的纳凉
项目丨博物馆公开招标项目汇总(5-2)
浙博副馆长蔡琴: @带着微博去看博物馆,让博物馆与普通人的关系更亲密
518特辑|不同角度看“作为文化中枢的博物馆:传统的未来”·学者篇
以互联网搭建课程平台,让博物馆教育更有温度
518特辑 | 入围十大精品的纪念类展览都有哪些亮点?
讲座∣博物馆讲座汇总(5.10-5.17)
“国丝汉服节”:聚焦观众,以物证源,在传统中永续创新与活力
国家文物局出台博物馆授权官方指导,为博物馆文化产业发展引路
唯一投稿邮箱:
news@hongbowang.net
商务合作请发:
market@hongbowang.net
博物馆行业交流群:
QQ 672602553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资讯